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頭頸部神經介入性疼痛處置

9.1 治療部位:頭部、頸部、顏面部疼痛,包括如大枕神經、小枕神經、舌咽神經等神經支配之部位。

9.2 技術種類:非影像引導神經診斷性治療、影像引導神經診斷性治療、影像引導射頻療法、影像引導神經解離( 破壞) 法。
9.2.1 非影像引導神經診斷性治療:經觸摸皮膚表淺定位點,將穿刺針由頭頸部插入左側或右側之標的神經處,當病人感受觸電或麻刺感 (有時不需要),確認位置適當後,以局部麻醉藥物或合併類固醇注射,測試是否會阻斷原先頭頸或顏面部疼痛的區域。主要目的包括診斷疼痛來源及部位,亦可能具短期、中期的治療效果。
9.2.2 影像引導神經診斷性治療:技術類似9.2.1,但以超音波、X光或電腦斷層引導,將穿刺針插入適當位置,經顯影劑確認後,注射局部麻醉藥物或合併類固醇。目的為診斷及治療疼
痛來源及部位,可能具短、中期的療效。
9.2.3 影像引導射頻療法:技術類似9.2.2,穿刺針接近標的位置後,以顯影劑或電流刺激確認部位,先以局部麻醉藥注射後高頻熱凝電燒神經,或以脈衝射頻電療神經。目的為直接治
療疼痛,具中、長期的治療效果。
9.2.4 影像引導神經解離( 破壞) 法:技術類似9.2.2,穿刺針接近標的位置,注射局部麻醉藥後,再注射神經解離劑( 高濃度酒精或酚)。主要目的可直接治療疼痛,具中、長期的治療效果。

9.3 適應症:治療頭頸、顏面部疼痛。以大枕神經為例,可治療枕部神經痛、後頸及枕部頭痛、各式頭痛;以舌咽神經為例,可阻斷插管引起之咽反射、治療顏面部至舌根疼痛、後咽部、扁桃腺處等舌咽

9.4 注射方式:
9.4.1 安裝生命徵候監視器( 但不一定需要)。
9.4.2 有時需注射點滴( 需接受靜脈麻醉才需注射點滴)。
9.4.3 確認疼痛部位,可能為單側單點或需治療兩側注射。
9.4.4 依神經部位調整注射姿勢;以大枕神經為例,病人可採坐姿、頸部向前彎曲、前額靠枕於床側緣;若以舌咽神經為例,病人採平躺或側臥姿勢,頭部及肩膀下放置承托物。經過消毒( 及鋪單),由醫師確定相關解剖位置進行注射。
9.4.5 施打部位注射局部麻醉劑,再以穿刺針或直接使用特製射頻電極針在皮膚定位點或影像引導下,確認適當位置。醫師可能會詢問病患注射部位感覺或合併以電刺激進行雙重確認針
刺部位。
9.4.6 進行藥物注射或電療。
9.4.7 若執行神經燒灼,其部位可施以冰敷20 分鐘;休息約15 ~30 分鐘後,依醫囑返家休息。

9.5 預期療效:
9.5.1 治療顏面、後枕、頭部、或頸部的神經痛或癌症疼痛。
9.5.2 減少止痛藥服用或加強其效果。
9.6 副作用、併發症:
9.6.1 副作用:穿刺部位酸痛、血腫、麻木感。局部麻醉劑過敏反應。
9.6.2 併發症:一般而言並不常見,包括神經或血管損傷、注射至脊髓腔引起全脊椎麻醉、感染膿瘡、出血等等。

9.7 健保給付::非影像引導神經診斷性治療; or :其他影像引導神經診斷性治療、影像引導脈衝射頻治療、影像引導神經解離治療;:高頻熱凝治療( 但有限制條文)

9.8 國內醫院自費價格概況:1,145 ~ 7,020 (依部位、治療數目、及技術不同有大的差異);可能另需特殊自費衛材。

本文取自台灣疼痛醫學會介入性疼痛處置技術簡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