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脊髓刺激器植入術

16.1 治療部位:頸椎、胸椎、腰椎。

16.2 技術種類:暫時性脊髓刺激器植入術、永久性脊髓刺激器植入術。
16.2.1 暫時性脊髓刺激器植入術:於X 光導引下,將一電極導線以穿刺方式植入脊椎腔內硬脊膜外空間,連接體外電流產生器,以各種頻率,強度及放電模式測試是否能以電流刺
激脊髓方式抑制疼痛,用以決定是否要置放永久性脊髓刺激器,因連接到體外,為避免穿刺傷口部位感染,不宜長時間使用,一般測試時間約以三到七天為限。
16.2.2 永久性脊髓刺激器植入術:經暫時性脊髓刺激測試確認可達到理想止痛效果者適用,同樣於X 光導引下將電極導線植入脊椎腔內硬膜外空間,並連接到植入於腹部或臀部皮下的電流產生器,待傷口癒合後即無感染問題,可長時間使用,電池耐用年限依使用電量大小而不同,一般約可使用五到七年,電池沒電後可手術更換,電流產生器可由體外遙控,醫師及病患可視疼痛狀況變更設定。

16.3 適應症:脊椎椎板切除術後症候群,交感神經失養症,周邊動脈阻塞,神經根病變疼痛,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等。

16.4 注射方式:
16.4.1 安裝生命徵候監視器。
16.4.2 注射點滴(須接受靜脈全身麻醉者)。
16.4.3 置放暫時性脊髓刺激器:一般不採用全身麻醉,病患於術中須保持清醒狀態,病患俯臥,醫師於穿刺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藥後,於X光導引下以穿刺針穿刺入脊椎腔內硬脊膜
外空間後,置入電極導線,並立刻連接體外電流產生器開始放電測試,放電時病患會感受到不同程度的麻的感覺,並須回答電流是否能涵蓋疼痛部位,以及是否能抑制疼
痛,此步驟時醫師及助手可能會反覆以不同設定測試,並依病患反應盡可能調整電極導線位置到最理想部位,某些狀況的病人可能需要置放兩條電極導線才完全含蓋疼痛部
位,達到理想位置後於穿刺部位覆蓋上消毒紗布即完成,回到病房後連接著體外電流產生器繼續測試不同放電模式以找出對病人的最佳設定,並觀察止痛效果是否能持續穩
定,測試階段完成暫時性電極導線直接抽出即可。
16.4.4 置放永久性脊髓刺激器:因植入電流產生器部位需切開一約十公分的傷口,一般會採全身麻醉下進行,在全身麻醉後,醫師同樣在X光導引下將電極導線置放到與先前置放
暫時性電極導線同樣的部位,將體內電流產生器植入於腹部或臀部皮下,並將電極導線連接到電流產生器,縫合傷口後完成。

16.5 預期療效:病患在有電流放電時會感覺有麻麻的感覺,疼痛感覺可能不會完全消失,理想狀況下疼痛可減輕七到八成。

16.6 副作用、併發症:
16.6.1 副作用:被刺激部位麻電感覺。
16.6.2 併發症:傷口感染,中樞神經感染,硬脊膜膿瘍,脊髓神經損傷,或導管移位、脫落需手術重置。

16.7 健保給付:: 均無給付。

16.8 國內醫院自費手術價格概況:11,050 ~ 19,500 (依部位及技術不
同有差異);另需特殊高價自費衛材。

本文取自台灣疼痛醫學會介入性疼痛處置技術簡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