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脊髓長期給藥裝置植入技術

15.1 治療部位:腰椎。

15.2 技術種類:脊髓腔導管植入術、脊髓腔port 植入術、永久性脊髓腔幫浦植入術 (此三項治療的共同之處在於利用直接將止痛藥物注入脊髓腔的方法,達到比口服或肌肉或靜脈注射藥物更好的止痛效果,同時減少口服或注射藥物所造成的副作用)。
15.2.1 脊髓腔導管植入術:以穿刺方式將一導管置入脊髓腔內,可讓止痛藥物經由導管注射入脊髓腔,在三種治療方式費用最低的一種,但導管直接連接至體外,感染風險較高,不能長久放置,需定期更換,只適合住院病患使用。
15.2.2 脊髓腔port 植入術:於脊髓腔內置入導管,同時於皮下植入一注射用底座 (類似化學治療使用的人工血管),將導管連接到注射用底座,之後可經由注射用底座將藥物直接注
射入脊髓腔,感染風險較低,但病患仍需至少每天一次以上定時在醫院接受醫護人員從port 注射藥物。
15.2.3 永久性脊髓腔幫浦植入術:於脊髓腔內置入導管,同時於腹部皮下植入注射幫浦,幫浦本身內含儲藥空間,將導管連接到注射幫浦,之後幫浦可24 小時自動給藥,並可由體外遙控給藥速度,傷口癒合後即幾乎無感染風險,狀況穩定後可出院,之後視使用藥物劑量多寡不定期 (一般每半個月到三個月一次) 到醫院補充幫浦內的藥物即可,適合追求生活品質病患,但費用最高。

15.3 適應症:無法以口服或靜脈注射藥物控制之癌症疼痛及慢性頑固性疼痛。

15.4 手術方式:
15.4.1 安裝生命徵候監視器。
15.4.2 有時需要注射點滴。
15.4.3 進行脊髓腔導管植入術時一般不需全身麻醉,病患採側臥方式,身體蜷曲,醫師會在注射部位先注射局部麻醉藥後,用穿刺針刺入脊髓腔再將導管經穿刺針送入,確認導管位置後退出穿刺針,之後視情況決定是否需x光或其他影像確認。
15.4.4 進行脊髓腔port 植入術一般需全身麻醉,病患麻醉後腰椎部位切開一約1 公分傷口,以穿刺針刺入脊髓腔,將導管經穿刺針送入脊髓腔,確認導管位置後退出穿刺針,於腹
部切開一約3 ~ 5 公分傷口,將注射底座植入皮下,將導管經皮下連接至注射底座,縫合腹部及腰椎傷口後完成,之後通常會再以X 光或其他影像確認導管位置。
15.4.5 進行永久性脊髓幫浦植入術一般需全身麻醉,病患麻醉後醫師於腰椎穿刺部位切開一約5-10 公分傷口,以穿刺方式將導管置入脊髓腔內,同時於腹部切開一約10 公分傷口,
將注射幫浦植入皮下,將導管經皮下連接至注射幫浦,縫合傷口後完成。

15.5 預期療效:除頭頸部位外,其他軀幹以下部位疼痛均可以此方法控制,但嗎啡類止痛藥物有可能在使用一段時間後逐漸產生耐受性而讓止痛效果變差,醫師會視情況調整用藥。

15.6 副作用、併發症:
15.6.1 副作用:視使用的藥物而定,最常使用的藥物為嗎啡類藥物,其可能副作用為皮膚搔癢,尿液滯留,便秘,極少數情況下可能出現嗜睡,呼吸抑制;若併用局部麻醉藥物可
能出現下半身輕微麻木,血壓降低。
15.6.2 併發症:中樞神經感染;硬脊膜膿瘍;脊髓神經損傷;上肢、下肢、或四肢偏癱,運動功能受損;休克 (神經性或過敏性),嚴重死亡。

15.7 健保給付: or :脊髓腔導管植入術、脊髓腔port 植入術;:永久性脊髓腔幫浦植入術。

15.8 國內醫院自費價格概況:6,230 ~ 19,800 (依部位及技術不同有差異);另需特殊自費衛材。

本文取自台灣疼痛醫學會介入性疼痛處置技術簡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